0536-6229101
金秋时节是旅游旺季,市民、游客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绿色低碳之旅。近期,“永安行”发布统计数据:截至目前,苏州市区共有公共自行车站点3063个,投放“小绿车”6.5万辆,日均借车达15万次,站点规模和使用量均处于全国前列。
品质功能全方位升级改造
提升“小绿车”骑行舒适度
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低碳出行的便利和优质体验,苏州用13年时间打造出一座绿色“骑行城”,实现了“下了公交、出了站台、走进家门”。广大市民在100米范围内就能找到公共自行车,切实解决短途交通所需,打通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从无到有,从简单到完善,苏州划出了公共自行车绿色骑行的“特色路径”。在智慧升级方面,苏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“扫码租车”服务,实现了“苏周到”“苏州微城管”“永安行”“支付宝”等多渠道扫码租车,市民租车、还车更便捷、更智能化。在整体扩容方面,苏州市区范围内建设了站点3063个,投放车辆6.5万辆,办卡81万余张,累计借车4.85亿人次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7万吨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、游客绿色出行的便捷度和体验感,“永安行”聚焦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化,更聚力提升公共自行车精细化管理水平,提质增效。
2015年,苏州公共自行车进行了多次升级创新,改版加装了减震装置;2018年,苏州公共自行车改良了材料、减轻了车身体重、升级了蓝牙锁技术等,骑行性能不断提档升级……13年间,苏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硬件、软件经历了7次升级改造。作为苏州公共自行车的早期用户,王先生感受到了“小绿车”升级改造后从车辆品质到性能的每一点变化。他表示,现在的公共自行车不颠簸了、变轻了、租车系统更便捷了,像骑自家自行车一样舒适。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他们全家出门的首选出行方式。王先生的想法也代表了广大苏州市民的心声。
不仅如此,“永安行”进一步推陈出新,结合单车新旧、损坏等实际使用情况,有序开展车辆更新工作,去年以来减少车龄5年以上的老车3.5万辆,公共自行车完好率提升至96%,有效保证了车辆整体美观度,进一步维护了市容秩序。
“线上+线下”精准管理
让市民有好车骑、有地方停
提升市民骑行体验,不仅针对车辆功能的更新,更聚焦管理模式的优化。
今年以来,“永安行”探索推行单车管理长效机制,搭建管理精细化“线上+线下”运营模式,利用大数据平台,通过信息传感设备,将所有站点与网络相连接,以实现每个站点的智能化识别、定位、跟踪、监管等功能,了解各区域内自行车站点的租借情况,实时安排调度车进行车辆调运,保证市民的实时用车需求。
在此基础上,姑苏区按照“公共自行车优先布设、共享单车有效补充”的原则,合理增设站点、点位或桩位数,形成“一站一位、一点一策”专项治理方案,轨交乐桥站5号口和6号口公共自行车新建站点在今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,实现了中心城区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,提高城市生活品质。
在聚力提升公共自行车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,“永安行”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盗损、空满桩、电量不足等问题,及时做好车辆及站点的维保和调度,保障市民“有好车骑、有地方停”。2023年,苏州公共自行车站点设施完好率提升至96%,空满桩及时处置率下降至1.6%。
今年,“永安行”继续配强管理力量强化路面巡检和车辆运维力度,完善巡检和维护监督机制,在各区域内安排保洁人员、维修人员进行实地巡查,保障车辆清洁度和降低车辆故障率,提高市民出行质量,实现公共自行车的有效运营。
不仅如此,“永安行”加强了用户反馈机制,开通了“客服热线、App、官网网站”三大服务平台,实时解决市民及商旅人士骑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,聚焦市民体验调查表和车辆日常检测维修报告中的集中性问题,及时改进车辆设计和维护流程,提高车辆质量和骑行舒适度。
2010年苏州公共自行车建设运营以来,苏州探索形成了“自助操作、智能管理、1小时免费、通借通还、24小时服务”的运维机制,公共自行车站点网络全面覆盖了轨交枢纽、城市CBD、旅游景点、住宅区、商业区、公共机构等场所,成为全国公共自行车建设城市的典范。在为市民提供便捷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同时,促进了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,城市交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,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。(苏报融媒记者 葛芝)
© 2024 昌乐公共自行车